Thursday, December 29, 2005

疑似

疑似之迹,不可不察;察之,必于其人也……

人们很喜欢拿表面上看起来相似的东西来比较,然后说他们是一样的。

在几千年前的 《吕氏春秋》,就已经有这篇警世之作,但是要辨别疑似,真的不简单呀!

形式与本质,人们通常都被表面蒙蔽了。

让我们来看看原文吧……我的古文基础也是不错的,中六就报考华文啊
使 人 大 迷 惑 者 , 必 物 之 相 似 也 。 玉 人 之 所 患 , 患 石 之 似 玉 者 ; 相
劍 者 之 所 患 , 患 劍 之 似 吳 干 者 ; 賢 主 之 所 患 , 患 人 之 博 聞 辯 言 而 似 通
者 。 亡 國 之 主 似 智 , 亡 國 之 臣 似 忠 。 相 似 之 物 , 此 愚 者 之 所 大 惑 , 而
聖 人 之 所 加 慮 也 。 故 墨 子 見 歧 道 而 哭 之 。

    周 宅 酆 鎬 近 戎 人 , 與 諸 侯 約 , 為 高 葆 禱 於 王 路 , 置 鼓 其 上 , 遠 近
相 聞 。 即 戎 寇 至 , 傳 鼓 相 告 , 諸 侯 之 兵 皆 至 救 天 子 。 戎 寇 當 至 , 幽 王
擊 鼓 , 諸 侯 之 兵 皆 至 , 褒 姒 大 說 , 喜 之 。 幽 王 欲 褒 姒 之 笑 也 , 因 數 擊
鼓 , 諸 侯 之 兵 數 至 而 無 寇 。 至 於 後 戎 寇 真 至 , 幽 王 擊 鼓 , 諸 侯 兵 不 至
。 幽 王 之 身 , 乃 死 於 麗 山 之 下 , 為 天 下 笑 。 此 夫 以 無 寇 失 真 寇 者 也 。
賢 者 有 小 惡 以 致 大 惡 。 褒 姒 之 敗 , 乃 令 幽 王 好 小 說 以 致 大 滅 。 故 形 骸
相 離 , 三 公 九 卿 出 走 , 此 褒 姒 之 所 用 死 , 而 平 王 所 以 東 徙 也 , 秦 襄 、
晉 文 之 所 以 勞 王 勞 而 賜 地 也 。

    梁 北 有 黎 丘 部 , 有 奇 鬼 焉 , 喜 效 人 之 子 姪 昆 弟 之 狀 。 邑 丈 人 有 之
市 而 醉 歸 者 , 黎 丘 之 鬼 效 其 子 之 狀 , 扶 而 道 苦 之 。 丈 人 歸 , 酒 醒 而 誚
其 子 , 曰 : 『 吾 為 汝 父 也 , 豈 謂 不 慈 哉 ? 我 醉 , 汝 道 苦 我 , 何 故 ? 』 其 子 泣 而 觸 地 曰 : 『 孽 矣 ! 無 此 事 也 。 昔 也 往 責 於 東 邑 人 可 問 也 。 』 其 父 信 之 , 曰 : 『 譆 ! 是 必 夫 奇 鬼 也 , 我 固 嘗 聞 之 矣 。 』 明 日 端 復 飲 於 市 , 欲 遇 而 刺 殺 之 。 明 旦 之 市 而 醉 ,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, 遂 逝 迎 之 。 丈 人 望 其 真 子 , 拔 劍 而 刺 之 。 丈 人 智 惑 於 似 其 子 者 , 而 殺 於 真 子 。 夫 惑 於 似 士 者 而 失 於 真 士 , 此 黎 丘 丈 人 之 智 也 。 疑 似 之 跡, 不 可 不 察 。 察 之 必 於 其 人 也 。 舜 為 御 , 堯 為 左 , 禹 為 右 , 入 於 澤 而 問 牧 童 , 入 於 水 而 問 漁 師 , 奚 故 也 ? 其 知 之 審 也 。 夫 人 子 之 相 似 者 , 其 母 常 識 之 , 知 之 審 也 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