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anuary 25, 2005

Skype所带来的冲击



我在Google搜寻关键字“Skype”+“冲击”,得到以下这篇文章,论证了我的构想:网际网络通过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,把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。这种优势对传统的连结方式构成灭绝的危机。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精彩的报道吧!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Skype的冲击

Skype的冲击


Skype或者VoIP的迅速普及,正在逼迫相关的监管规则尽快出台。


本报上期的专栏版刊登了美国《网络世界》专栏作家Steve Taylor的文章:“网络创新死了吗”,文章刊出后,很快就有读者发来邮件,想了解Taylor提到的一种“创新技术”,即Skype的详细情况。

实际上,这是一种基于P2P技术开发的即时通信软件,但由于其优良的话音质量和低廉的通话费用,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在用它做语音通信。在短短一年时间内Skype已经对欧美的传统通信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。

根据美国《商业周刊》的报道,目前Skype在全球的下载量已超过1800万套。并在10月20日创下了两个里程碑式的数字:一个数字是自其于2003年8月末投入使用以来,登录用户的通话时长已超过20亿分钟;一个数字是在10月20日那一周,它所处理的同时通话业务超过了100万个。

Skype在中国半年前就已开始小范围流行。我身边就有同事在使用这种软件,效果相当不错。而就在上周一,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TOM在线已经与总部位于卢森堡的Skype科技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将以“TOM-Skype”的联合品牌独家在中国推广Skype服务。

在TOM网站关于Skype的性能宣传文字中,可以看到如下一些突出特性:支持免费多方通话、音质超优、使用简单、可穿透防火墙等。不过所谓“免费”略有不实之嫌。实际上利用Skype通话还是有一点儿费用的。举例来说,如果你要通过Skype从巴黎打到纽约,那么每分钟的费用是2美分。当然,与法国电信每分钟的优惠价21.6美分和瑞士第二电信每分钟7.8美分的费用相比,Skype的经济性还是非常显著的;如果要与中国各大运营商(无论固话还是移动)的国际长途话费相比,Skype倒确实可以算是免费的。

说到底,Skype尽管基于P2P,但仍然要算是网络电话(VoIP)之一种。因此,它会对传统的语音通信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,以及政府要不要监管、如何监管等问题才是这种技术能否顺利生存并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
前不久,北京电信推出的“随e通”之所以被暂时叫停,就是因为担心这种PhonetoPhone的网络电话会对传统业务带来冲击。而Skype虽然目前还仅限于PCtoPC,也就是说还处在监管的边缘地带,有可能逃脱监管,但这种逃脱显然是暂时的。

TOM在线的高层在这次合作中已经表示,到明年,如果用户数达到预期,他们就会和电信运营商联合推出PCtoPhone和 PhonetoPhone。另有报道说,西门子公司也已开发出了Skype的硬件版本,可以用手机与任何Skype用户通话,这无疑将会对移动通信市场带来同样巨大的冲击。

还是我们多次说过的话,对于VoIP的监管显然必须成为中国首部电信法的重要组成部分,并与电信法一起尽快出台。否则,因网络电话和非电信势力的介入而带来的“混乱局面”将不好收拾。

No comments: